物流金融及其五大模式全面探析:從三方面理解把握
作者: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日期:2017-08-04【大 中 小】【雙擊滾屏】
物流金融是基于物流增值鏈中的供應商、終端用戶、金融機構和物流企業等各方的共同需要所產生和發展的,是近幾年才在我國流行起來的。
廣義的物流金融是指在整個供應鏈管理過程中,通過應用和開發各種金融產品,有效地組織和調劑物流領域中貨幣資金的運動,實現商品流、實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機統一,提高供應鏈運作效率的融資經營活動,最終實現物流業與金融業融合化發展的狀態。
狹義的物流金融是指在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和金融機構向客戶提供商品和貨幣,完成結算和實現融資的活動,實現同生共長的一種經濟模式。
物流金融作為物流業和金融業的有機結合,不僅是金融資本業務創新的結果,也是物流業發展壯大的需要,可從三個方面理解和把握物流金融。
首先,整個供應鏈的有效運轉需要金融業的大力支持。
其次,金融機構金融服務業務創新更需要參與物流供應鏈的實際運作。主要表現在信用貸款、倉單質押、權利質押、信托、貼現、融資租賃、保險、有價證券的交易和擔保業務中。
再次,供應鏈管理的效率有賴于物流金融的發展。物流金融的提出和物流金融業務的應運而生,解決了供應鏈上相關企業因資金不足而產生的困難,拓寬了供應鏈上相關企業發展的空間,提升了供應鏈的運作效率。
因此,物流業與金融業的結合,不僅代表了一種全新的理念,而且也使金融業開辟的一個新領域。
商務車債權債務關系的模式
目前我國的物流金融現狀,不僅與國際通行做法相距甚遠,而且與物流業的發展要求很不適應。
雖然,上個世紀90年代工商企業向地區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參股出現了高潮,進而有大型工商企業集團通過建立全資附屬的商業銀行,將資本運作延伸到銀行領域,如中信實業銀行和中國光大銀行的建立。同時,1996年就開始在部分城市國有大中型企業試行的主辦銀行制度,即一家企業以一家銀行作為自己的貸款銀行并接受該銀行的金融服務以及財務監管的一種銀企結合制度。